首页 >> 产业史 >> 无声的战争6【后来者“台湾人”】——全球液晶产业发展史

无声的战争6【后来者“台湾人”】——全球液晶产业发展史

鲲鹏 2014-09-02 0
浏览次数4425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那时,一台黑白电视机的售价,抵得上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只有很少一部分家庭才拥有电视机。很多人肯定还记得小时候,一群人围着电视看《射雕》《西游记》的情形。

 

电视

一、日企搁浅台企进场

 

液晶面板市场从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后,急剧收缩,到1998年初跌至谷底。财务负担加重的日本企业失去了追加投资的勇气。除了夏普、日立和鸟取三洋继续对3.5代线和4代线投资外,其他日本企业的投资都处于搁浅状态。但这一轮的衰退却引来了新的入场者——台湾企业。

 

我国台湾省的LCD产业起步,比韩国还要早3年:1976年台湾敬业电子引进美国休斯公司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开始生产电子表用的TN-LCD液晶屏。1978年,李逸士成立了中相公司,李担任过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液晶技术部主任,是最早将LCD技术带到台湾岛的人。但是由于无法与日本企业竞争,1981年,敬业电子破产倒闭,中相公司后来换手,称为美相科技(李逸士后因液晶诈骗集资40亿元新台币而潜逃)。台湾民营公司由于实力薄弱,多数都难逃倒闭的命运。由于日本与台湾岛的经济联系密切,到80年代初,夏普和爱普生先后在高雄和台中设厂,以生产大尺寸的TN-LCD为主。日本厂商的投资,刺激了台湾本地LCD产业的发展。1986年后,台湾当局连续出台政策,鼓励扶植LCD产业的发展。1988年,台湾工研院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开始对TFT-LCD技术的攻关。

 

1992年3月,台湾碧悠电子引进美国欧利宝公司的STN技术,在新竹县新丰乡建厂,成为最早涉足STN的厂商。在1992年和1993年,南亚塑胶和中华映管,分别引进英国GEC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的STN-LCD技术。尤其是中华映管转移东芝的大尺寸彩色STN-LCD后,台湾的LCD产品进入了电脑应用领域。

 

本来日本企业一直拒绝向台湾转移TFT液晶面板技术。但是处于金融危机和产业衰退期的日本企业,已经难以像以往那样处心积虑地保护核心技术。再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金融危机期间对韩国的救援,让韩元大幅贬值,迅速提高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这使得韩国大规模生产的液晶面板价格降低,快速占领台湾电子终端代工市场,致使日本企业在台湾市场的份额急剧下跌。这种态势迫使包括三菱、东芝、DTI、夏普和松下等日本企业,都不得不寻求在台湾岛寻找合作伙伴,实现本土化生产。

 

1998年,日本企业在韩国人的凶猛攻势下,刻意高调地将技术转让给台湾企业作为反击。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日本在产能上的不足。当年共有6家台湾企业相继获得了日方的技术许可,从而进入大尺寸TFT-LCD产业,是年被称为“台湾TFT-LCD产业元年”。

 

第一家进入台湾市场的是三菱集团的成员ADI(三菱电机与旭硝子合资),由于缺乏资金,ADI选择与台湾中华映管(CPT)合作建设3代线。中华映管成立于1970年,早在1973年就开始为美国RCA代工生产黑白电视机显像管。1998年3月,其与ADI达成协议,引进三代线技术,由ADI为其培训工程师和操作工,1995年5月正式量产3代线面板。它是台湾第一家取得日本TFT技术的公司。

 

第二家获得技术转让的是达基公司。这是一个由13名年轻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小组,于1996年8月从母公司明基电通(当时的明基电脑还隶属于宏基集团)独立出来,研发PDP等离子电视。1998年3月,达基与IBM日本公司达成协议,在新竹科学园区建设一条3.5代线,但IBM日本自己只有一条3代线,所以双方明确达基的3.5代线属于共同开发。该项目1999年4月建成,同年7月量产。1999年8月,达基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工建设了第二条生产线(4代线),成为夏普和LG飞利浦之后建成的全球第三条4代线。

 

第三家是隶属于台湾联电集团的联友光电。该公司1990年11月成立,曾于1992年5月建设了第一条TFT-LCD生产线(1代线),是台湾液晶产业的先驱。1993年4月试制成功台湾第一片4英寸TFT彩色模组,并于1994年量产,主要出口日本用于掌上游戏机上;但是由于良率极低,造成1995-1999年连续5年亏损。1998年松下向联友转让TFT技术,合作开发3.5代线。

 

2001年,液晶面板价格狂跌。三星和LG试图以“流血竞争”迫使日本和台湾厂商出局。达基和联友也被迫跟进降价,亏损严重。联友的母公司无法承受亏损,便向达基抛出了橄榄枝。2001年3月13日,达基与联友光电宣布合并,成立友达光电(AUO),一跃成为当时台湾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TFT厂商,这个事件震动业界。但是合并后的友达却面临产业衰退期,面板价格每月下降5-10美元,到2001年底,友达的积压库存已达数亿美元,财务非常紧张。面对这种情况,友达仍然宣布扩产,咬牙完成了4代线建设。就在开工后不久,发生了911事件,液晶面板价格跌至谷底。但1个月后,由于液晶价格跌破了成本价,刺激了下游市场的需求,整个市场迅速回升。友达的积压库存在短短几个月内得以消化。2001年友达税后亏损67亿元新台币,但到2002年,盈利达到60亿元。从2002年2季度开始,面板价格又开始下跌,台湾厂商全部出现亏损。此时友达连续上马了3条5代线,在2003年3月至次年2月实现量产。2005年,友达的两条6代线和第4条5代线投入量产。2006年10月,友达第一条7.5代线投入量产。2007年友达宣布建设第二条7.5代线和两条8.5代线,其后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项目停滞。

 

瀚宇彩晶是由台湾新丽华集团和华邦电子共同集资,于1998年6月成立的,接受了日本东芝与日立的技术转移,采用AP-IPS广视角面板专利技术,一次开建了两条3代线,并在2004年3月1日开工建设6代线。

 

电视面板

 

台湾奇美电子在高雄县路竹乡,南部科学工业园(简称南科)高雄园区的8.5代线,月产6万片,2010年3月量产。奇美集团以石化业起家,是世界最大的ABS树脂制造商。其创始人许文龙是著名的绿色台商,以台独媚日政治倾向而臭名昭著。

 

二、歪打正着跨国并购

 

奇美电子(CMO)的母公司奇美集团是台湾石化业巨头,1997年开始经营彩色滤光片,从日本CMK公司购买的一条二手小型滤光片生产线,属于1代线,经过改造后月产能为35000片。但奇美投入后才发现在台湾几乎找不到客户。当时仅有联友光电和元太科技两家生产TFT面板,采用的滤光片全部从日本进口,奇美很难进入这块市场。奇美管理层在评估后,认为既然没人买,不如干脆自己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这个原因。1998年奇美集团旗下多了两家光电产业公司,其一是生产彩色滤光片的奇美电子,另一家是生产TFT液晶面板的奇晶光电。2000年5月为准备上市,两家公司合并,统一以奇美电子为名。

 

2001年7月,就在友达宣布合并后不到四个月。台湾奇美电子宣布并购IBM日本位于野洲的3代线(IBM从此退出液晶面板工业),并与对方合资成立IDT公司。野洲的这条3代线月产能为7.5万片,相当于瀚宇彩晶两条3代线的产能。该厂是日本元老级的技术大厂,当年转移曾转移TFT技术给达基。奇美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了专利使用权和原有的客户群,使奇美成为台湾企业中唯一一家不必支付技术转移费用的企业,也是唯一一家自备彩色滤光片的厂商。同年,奇美在台湾开始建设一条4代线。2002年8月26日上市。2003年底成为全球大尺寸(20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第二大供应商,仅次于日本夏普。2005年,奇美的日本子公司IDT液晶面板生产部门被索尼收购。同年秋天,奇美开始建设第一条7.5代线,2006年底量产。2007年,奇美同时兴建6代、7.5代以及8.5代线各一条,2008年投产即遭遇金融危机。

 

元太科技成立于1992年6月,是台湾除联友之外最老的TFT面板厂商。元太的主要股东是永丰余造纸集团。当年老板何寿川鉴于平板显示器将取代纸张的趋势,大举跨入TFT产业。1995年开建2代线。在不可能获得日本技术转移的情况下,元太结合台湾工研院电子所的技术,和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技术人才,获得了量产技术,专营中小尺寸面板,终于在2003年扭亏为盈。

 

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而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广辉电子是其母公司广达集团(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与日本夏普合资成立的。1999年5月,广辉与日本夏普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投资150亿元新台币建设3.5代线,2000年11月完工。这是台湾第四条3.5代线。2000年,广达打败东芝,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制造商。但是占笔记本电脑制造成本1/3的液晶面板价格一路高涨,逼迫广达亲自投身TFT面板产业。这与夏普扩充产能的目标不谋而合,广辉也因此成为台湾唯一一家有技术来源入股的TFT企业。

 

群创光电成立于2003年1月14日,其母公司为台湾鸿海精密(全球最大电子器件代工企业)。统宝光电的母公司是仁宝电脑集团,主攻中小尺寸低温多晶硅TFT面板。技术班底是原工研院电子所副所长为首的技术团队。2001年2月开工建设3.5代线,与日本三洋合作开发量产技术。

 

第四次产业衰退中,韩国企业建设了5代线与台湾厂商竞争。新的5代线带动了产业新一轮的繁荣,从2003年到2004年,又进入了产业黄金期。台湾厂商新建了大批高世代线。目前台湾面板业有集中化的趋势。

 

2006年友达并购“面板五虎”之一的广辉,一度在规模上逼近韩国三星、LG。2009年10月5日,群创合并统宝光电。同年11月14日,鸿海集团以74亿元人民币并购奇美电子。2010年3月18日,群创、奇美与统宝三者合并后的新奇美电子正式成立,它超越友达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厂。

 

液晶面板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液晶厂商陷入停产边缘。2009年1-6月,由工信部、国台办出面,连续两次组织中国九大彩电厂商,赴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将台湾液晶面板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而中国人得到的回报,就是被台湾人在背后捅一刀。韩国企业从2009年2月起,突然以现金向台湾广达、奇美采购了400万片库存,并签署2009年度采购协议。这种控制市场供应量的行为,立刻让大陆面板开始严重供不应求。同时韩企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开始涨价。2009年3-8月涨幅达30%以上,导致中国彩电企业再次陷入困境。而台湾企业坐视这种局面,跟进控制产量,从中大获其利。

 

111

全部评论:0

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