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产业成功有三大因素:政府政策支持、大量资金成本,产业群聚效应。其中以政府政策支持最重要。因此,以中国台湾与韩国TFT-LCD产业在“政府角色”与“产业聚集”层面上来比较中国台湾与韩国在TFT-LCD产业上的发展策略与竞争力。
美国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认为:“所谓的国家竞争力应该是国家能够为其本国的产业创造出一个良好、适当的发展投资环境,进而使该国企业具备竞争优势,产业亦拥有国际竞争力的能力。”因此,不管是从创造资源附加价值的观点、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或是督促政府创造一个有利投资的总体经济环境,但也都必须要有一项基本的正确认知,即一个国家若在特定产业上具备有国际竞争力,比如中国台湾发展得相当出色的晶圆代工产业与TFT-LCD产业,并不表示这个国家具备有国际竞争力。根据“台湾工研院经资中心”数据显示,TFT-LCD的投资回报率不一定与生产值相等;TFT-LCD发展的“天花板”在于关键制程设备制程技术能力与如何来升级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二者都会影响TFT-LCD产业的宏观竞争力。因此,未来TFT -LCD厂商和设备业者如何共同合作发展新的制程设备,以提升生产良率成为重大挑战。
TFT -LCD 如果想要保有生产设备在地化用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程与快速的售后服务;此时“政府角色”在产业上的政策支持就变的非常重要。因此,在中国台湾行政机构与韩国政府均对TFT-LCD产业采用“从上而下”(Top-Down)的产业发展模式:“即是指先发展设备产业国产化与在地化的目标与避免企业发生重复投资与资源重复浪费。”
(一)中国台湾与韩国在TFT-LCD产业中的“政府角色”
1.中国台湾行政机构:在法律方面有“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主导新产品开发辅导办法”及“鼓励民间事业开发工业新产品办法”等办法。另外,中国台湾行政机构也在“新竹科学园区”推动“研究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项目;自1996年起开发“科技项目计划”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工作,行政机构不断通过推动产学合作的计划,将技术扩散到民间厂商。
2002年推动“挑战2008国家重点发展计划”希望发展中国台湾固有的制造业优势与创新设计能力,并以“两兆双星产业发展计划”为主体,构建中国台湾核心产业政策,加强产业升级发展;并推动“具时效性平面显示器制程设备推动计划”成立“平面显示器设备零组件国产化推动委员会”。加强中国台湾地区TFT-LCD产业关键零组件及技术自主性,并帮助厂商进行技术移转、合作与代工机会,让业者取得银行中长期低率贷款,作为营运资金。
中国台湾行政机构支持由企业界组成的“台湾光电与半导体设备产业协会”通过产业信息的扩散与服务,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人才训练方面提供产业所需的研发人才数量,在各大学广设“TFT-LCD产业研发硕士专班”。
另外,中国台湾行政机构对于租税规定开放产业进入保税区的规定,给进口零件免税优惠等相关优惠租税政策,自国外输入自用之机械设备,此设备在中国台湾内部尚未制造,通过中国台湾行政机构项目认定者,免收进口税及营业税。中国台湾行政机构在发展产业租税奖励时,参考发达国家的租税奖励规定,配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与选择合适政策工具,使租税奖励更能够发挥带动产业升级的效益。
2.韩国政府:通过政府机构的“产业资源部”
(Ministry of Commerce,Industry & Energy)运用政府力量成立民间机构“韩国显示器研究”(ElectronicDisplayIndustries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Korea)进行整合产业界(三星电子LPL成立液晶面板厂,三星电机成立液晶设备厂,三星电管成立零件材料厂)与学术界(在各大学进行PDP,液晶面板,零件材料等相关研究)。韩国在发展初期,最大特点为政府部门在初期及积极介入参与,制定FED的技术发展政策,大量引进外资与技术移转,提供公司前7年所得税全免,后3年则减半征收;地方税5年税,3年减半征收;2001年起,对于进口资本财免进口关税、营业税等优惠。另外,在外人投资区投资达一定标准者,除7免3减半外,并可享8至15年免地方税的优息,设立专门机构,积极培养人才。韩国政府明确的政策并与TFT-LCD厂的三星电子及LPL配合,达到数千亿韩元进口替代效益,更为韩国TFT-LCD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契机。
韩国向来是以“集团大型化经营”发展高科技产业,并将TFT-LCD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韩国面板厂商大规模生产TFT-LCD产生数点竞争优势:第一,成本结构在同业之间最低,有价格竞争力;第二,生产制造升级领先同业半年到一年以上;第三,整体的生产产能达到宏观经济规模;第四,生产零组件的自制化可以实行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模式;第五,生产材料可以拥有优先采购权,通过合资的方式取得足够产能。
(二)中国台湾与韩国在TFT-LCD产业中的“产业聚集”
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竞争论》的“产业群众与竞争”描述政府对于产业群众升级的影响中,说明政府单位所扮演的角色。并说明各组成要素均可对于其它组成要素发挥同样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可能可以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也可能造成企业发展迟滞不前的原因。并提出的四个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生产因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策略、结构与同业的竞争情况;以及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来作为思考每个国家优劣势与竞争力的基础。其中,政府最适当的角色是,推动并挑战产业升级。因此,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第一,形成总体经济和政治上的稳定性。第二,改善经济提升整体中企业、组织、机构的能力及人力素质。第三,建立游戏规则与监督竞争的诱因。第四,使产业群众能够发展与升级。第五,推行积极且长期的经济活动方案。以下分别探讨中国台湾与韩国的产业聚集方式。
1.中国台湾:LCD产业在上下游供应链群聚式的产业发展迅猛,从新竹科学园区,中部科学园区,直到台南科学园区。目前已形成世界上第一个上中下游电子产业聚落。
(1)新竹科学园区(竹科):竹科LCD产业包括上游IC组件与中游面板厂商。中国台湾电子产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因此IC组件厂商及下游应用产品厂商的联系可以发挥产业群聚的效应。因为竹科发展较早,面临土地不足的问题。
(2)中部科学园区(中科):中科已形成产业群聚,对中国台湾争取国际大厂代工订单,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中科为了吸引更多TFT-LCD及周边厂商进驻,决定展开第二期园区开发,第三期园区也开始开发约达600公顷的土地,与竹科相当。
(3)台南科学园区(南科):中国台湾目前进行“北IT,南光电”的策略,引进面板厂商在南科投资LCD产业。南科TFT-LCD产业包括上游IC组件与下游设备厂商,但由于中国台湾的电子产业集中于中北部,因此南科所生产的TFT-LCD产业产品偏向大尺吋应用产品,缺乏小尺吋应用产品。
2.韩国:TFT-LCD产业群聚的效应是立基在三星电子(Samsung)和LPL的面板生产,以高效率的发展与借着群聚化优势,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1)三星电子TFT-LCD产业:三星电子在韩国天安、器兴2个LCD生产地点距离50公里内,生产线则是兴建于牙山(Asan),此地距离天安也是约50公里。因为距离近,整体发挥的生产效率非常高。2010年销售预测为10兆韩元。雇用员工2万人。
(2)LPLTFT-LCD产业:LPL生产地以龟尾为主,新世代生产线则选在首尔北方的坡州(Paju)市“坡州LCD工业园区”。“坡州LCD工业园区”在京畿道北边,是韩国政府东北亚物流中心,LPL投入26亿到顶标。这是中国台湾与韩韩能在TFT-LCD产业中脱颖而出的重大关键。
三、中国台湾与韩国发展TFT-LCD产业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说明“国家的竞争力”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之道是升级,并指出任何企业一但停止改善与创新,终将被竞争者取代。一个企业若想要具有竞争优势,基本上必须要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国家环境做适当的整合,因为国家环境的优劣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营运状况。国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可以是协助企业发展出本身竞争优势的因子。并且企业若想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注意五点原则:第一,竞争优势是由最根本的创新、改善和改变而来的。第二,竞争优势与整个价值体系密不可分。第三,维持竞争优势需要不停的创新。第四,优势的延续需要不断的升级。第五,持续优势需要有全球化的策略。
从中国台湾与韩国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因素在两地TFT-LCD产业中,分别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并在分析这些因素对于TFT-LCD产业的影响发展之时,对其现况以及未来的竞争力有更深的一层认识。经由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有的国家地区发展的现况竞争力是低的,但在未来发展前景是看好的,同样的有些在现况的竞争力是高,但未来随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改变,而渐渐失去本身竞争力。TFT-LCD产业竞争力因素的分析上,在相同的因素下,国家的竞争优势会随产业的发展现况与未来有所不同。本文归纳分析出八点中国台湾与韩国发展TFT-LCD产业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一)生产因素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中国大陆在发展TFT-LCD产业时应投下大量的劳动生产成本、金融市场资金运用与产业发展战略。但在关键性技术自主能力与研发经费的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的表现、高素质的技术人力培养的部份,需要积极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对于新世代制程设备技术,应由厂商主动结合国内设备、材料厂商与零组件厂一起研发制造,为了能让厂商在未来对的需求时间,能开出新的产能需求,厂商应该让业者清楚了解需求导入的时程,开发出适时适宜的设备。
(二)政府战略发展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高技术、高效益的制程设备,政府成立战略性项目计划与推动关键零组件开发,将资源整合,透过政府、研究单位与产业界等单位积极推动产学合作的计划,透过高等技术研发将技术扩散到民间厂商。并协助国内厂商进行技术移转、合作、代工等机会,以提升国内TFT-LCD设备产业关键零组件及技术自主性的能力。产业的结构与规模影响产业竞争的程度,资金可运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策略,短期政府支持产业研发制造所需融资,并研拟项目报备实施,对已接到订单厂商,给予无息贷款研制设备的协助。韩国是领头羊,中国大陆可参考韩国政府的模式,建立国内的设备产业,政府除了担任协助指导的角色外,更可经常举办战略发展研讨会,多了解TFT-LCD上中下游业者的看法与建议,并利用持续有扩厂投资的机会,明确的改善设备界的投资环境,才能让业者,真正投资具潜力的关键设备。建立上游TFT-LCD产业供应链体系的环境、让精密机械加工业者能聚集,发挥产业群众的效应,以提供TFT-LCD厂商最实时迅捷的服务,缩短研发、制造、服务与客户需密切互动的时间与距离,以零时差、零距离的方式,发挥本土场商“区域竞争力”的优势。
(三)TFT-LCD厂商战略发展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面对竞争者有着国家政策支持与设备产业的市场垄断,面对敌手的成本竞争压力下,中国大陆应联合中国台湾地区产业界合作;从长期发展来看,不只在获得较低的成本为合作的考虑,更需积极的协助国内设备业共同研发及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并建立良好的内需市场带动TFT-LCD产业持续扩大投资的机会。
(四)产业需求因素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就产业需求要素而言,中国大陆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因对于未来TFT-LCD产业需求,期待产能扩充造成设备市场需求改变,因此在国内市场区隔的需求成长及需求环境因素下,应把握TFT-LCD厂扩厂机会,寻求合作共同开发的机会,往高效率设备发展,并加强研发与制程创新能力。
(五)企业战略因素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就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的程度要素而言,中国大陆应积极寻求国外设备大厂合作开发战略,让产发展较为健全;因为产业规模发展较晚,资金规模也较小,实在难撑起资金需求如此庞大的产业。因此,如何能获得国际性TFT-LCD大厂的长期支持与明确的需求时程,在本身的技术基础优势下共同开发,并且在有限资金下,能先获得订单才开始布局,并对于每阶段投资评估与实行策略,皆能配合设备产业供需的循环,这样应该能在许多设备上取回商机,当然仍需不断的投入研发以及人才的培训往下扎根,按步就班奠定基础,此种先具备了本身的基本能力再进行循序渐进的策略联盟方式,强化设备与技术服务,创造超出顾客预期的附加价值,进而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所区隔。发展设备本土化,能提供一个给产业研发测试之平台,以求设备开发持不偏离,设备商能及时制造符合实际需求的设备,创造整体之共荣共生。
(六)产业机会角色因素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从产业会角色要素而言,未来对TFT-LCD产业应持续投资对国内厂商较有机会优势,未来除了保有原本成本优势外,更有因运送限制而取得在当地为设备大厂代工组装的机会。
由于全球之大型TFT-LCD产品之主要生产地中国台湾、日本与韩国,已囊括全球近乎百分百之市场占有率,此三地区之厂商所进行之商业行为,将紧密地牵动整体产业之变化。中国大陆应在成本及运送等因素考虑下,应积极迎来美、日大厂积极来国内发展并与中国台湾厂商合作制造,或运用运输码头来组装解决运送问题;另一方面,TFT-LCD厂商为降低整体成本,政府更应积极促成设备供货商在国内各地设立制造或研发中心,就近提供技术支持,在此机会条件下,国际大厂在经过审慎评估后,将会考虑来华投资。
(七)产业战略因素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TFT-LCD制程设备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中国大陆应该积极推动TFT-LCD本土化政策,不仅可为产业带来契机,提升国内精密机械加工的技术,更可提升TFT-LCD产业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有方向的推动本土化政策,清楚订定设备本土化的目标,积极给予TFT-LCD制造商相关政策优惠,让厂商的开发验证期问缩短,增加厂商的商机。政府还应主导推动产业的关键技术的科专计划及主导性新产品计划,以政府预算辅导业者开发产业所需之新设备,降低设备业者投资的风险与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速度加快,符合TFT-LCD产业的需求。
由于面板产业界因量产时间与风险的考虑,对于采用本土设备较没把握,担心影响量产的时程;因此政府应对于扩厂的部分,能以本土设备厂商为主,新世代的建厂,除了低风险的设备采用本土设备外,高风险的设备也应该给予本土厂商机会,通过合作,提升技术与降低厂商采购成本,达到双赢的目标。中国大陆厂商应该要能对新技术的开发需求时间点能有所掌握,避免自行开发的设备,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除了由技术合作方式,更可延揽TFT-LCD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或者是国外相关领域专门的顾问,来掌握设备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加速本身产业的开发。因此如何将关键技术在短时间奋起直追,虑、选择中国台湾本土设备商,势必可降低中国大陆整体面板的成本,对于未来新世代厂的投资,可以掌握设备关键技术,摆脱美、日、韩设备厂的依赖,适时阶段性与设备厂维持合作的机会,迈向世界第一的路径。目前全球产业已经从厂商间的较劲扩展到国家间的竞争,TFT-LCD虽是源自美国,但大量的商品化应用却是由日本开始,而目前最大的产能贡献则是来自中国台湾及韩国,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似乎从厂商间的技术与资本支出较劲延伸成为国家间产业政策与产值规模的竞争。
中国大陆应采取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在政府政策上的因素,以及厂商对研发技术、供应链的掌握程度下,集中发展TLT-LCD产业,未来若无法持续大生产规模或降低生产成本,终将面临未来竞争力下滑的窘境。因此,政府及厂商的合作是发展的重点,其重要性可说如同半导体产业一般,通过各种国际性的战略联盟,加强本土厂商间的交互采购,优化研发工作,并整合上中下游的供应链资源,善加利用成本优势提升产业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更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Quark-display
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