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史 >> 无声的战争1【液晶研究起源】——全球液晶产业发展史

无声的战争1【液晶研究起源】——全球液晶产业发展史

admin 2014-08-08 0
浏览次数4397

液晶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早在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Rudolf Virchow)等人就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1883年,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茨尔(F.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时发现:当胆固醇脂加热到145.5℃时熔化,会经历一个不透明的呈白色粘稠浑浊液体状态,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温度升到178.5℃后,它似乎再次熔化,光泽消失,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当温度下降时,再次出现浑浊状态并变成紫色,最终又恢复成白色的固体。

莱尼茨尔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将这种现象告诉给晶体学家诺发斯基(Van Zepharovich),诺发斯基没办法回答他的疑问,建议他向德国亚琛大学物理学教授奥托·雷曼(Otto Lehmann)请教。3月14日,莱尼茨尔写了一封16页的长信寄给雷曼。

 

液晶产业

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和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茨尔(F.Reinitzer)

 

雷曼了解这一情况后,制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观察这些脂类化合物结晶的过程,后来还加上了偏光镜。此后雷曼对这些物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性质的材料。他发现,这类白而浑浊的物质外观上虽然属于液体,但却显示出异性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开始时,雷曼将这些物质称为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并分为“晶状液体”(流体状液晶,德文:tropfbar flüssigen Kristalle)和“液态晶体”(粘稠状液晶,德文:schleimig flüssigen Kristalle)两大类。这就是液晶(Flussige kristalle)名字的来历。到1922年,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液晶材料,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弗里德(Georges Friedel)教授,根据晶体排序结构,进一步把液晶材料分为三类:向列相(nematic)、近晶相(smectic)、胆甾相(cholesteric)。

1913年至1922年间,雷曼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但是由于液晶研究当时还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所以最终还是没能获奖。1922年6月17日,雷曼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去世,他为后世留下了物理学的一个全新篇章。可惜的是,雷曼所发现的液晶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甚至几乎被遗忘了有将近六十年。但雷曼的先期研究,为1968年液晶产品的问世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液晶产业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是纽约第五大道的标志性建筑,由19栋大楼组成。其中最大的主楼就是RCA公司的总部大楼,高259米,共70层,于1939年建成。这幢大楼是纽约第7高建筑,1988年之前称为RCA大厦,同时也是NBC(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隶属于RCA)的总部。1919年,通用电气在购买了马可尼的无线广播技术后,建立了RCA公司经营广播业务。但是1933年通用在反托拉斯诉讼中败诉,被迫将RCA出售。1985年12月,通用宣布以63亿美元收购RCA和NBC。此后该大楼成为通用电气的纽约总部。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以13.73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其他14幢大楼产权。成为日本崛起、美国衰弱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在1985年美国发动“广场协议”后,日本的泡沫经济逐渐破灭。1995年美国人仅用3亿美元现金和继承8亿美元债务,又从日本人手中买回了这些大楼。

 

夸克显示网微信

全部评论:0

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