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华映16亿定增疑云:一场赌博式转型

华映16亿定增疑云:一场赌博式转型

admin 2014-11-13 0
浏览次数2693

 华映科技

 

10月31日,华映科技一则股东减持公告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公司第三大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息集团”)减持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1%。而就在信息集团减持的6个月前,华映科技刚宣布了一项16亿元的定增用来加码触屏产业。

 

而更让人感到蹊跷的是,4月28日,在定增预案正式发布的前两天,华映科技变更了控股股东承诺,减持条件大为放宽,时间限定为18个月内。为征得其他股东同意,大股东不惜推出送股方案。

 

股东们的行为似乎表明,华映科技管理层面对于定增的触控显示屏材料项目并没有太多信心。

 

11月7日,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亦直言:“注入亏损的次世代产业资产对公司发展,不一定是好的方向。”

 

经查阅多方资料发现,此次定增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控股子公司科立视,该公司一期项目已进入试投产调试阶段。截至2013年底,华映科技累计投入了科立视10.7亿元,但科立视公司却一直亏损,2014年前三季亏损一度达到5675.03万元。截至今年3月31日,科立视还背负着5.11亿的债务。

 

即便如此,华映科技仍要继续为科立视烧钱,本次定增募集资金16亿元,其中13亿元将向科立视增资,用于触控显示屏材料器件二期项目。

 

另一方面,华映科技近年来负债高企,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1.96%。2014年10月10日,华映科技发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版)》中直言 :“本次发行完成后,按照募集资金16亿元测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53.13%。”

 

除了负债高企外,华映科技的主营收入还受制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华映管,主营业务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后者的代工费收入。

 

而中华映管近年来连连亏损。2011-2013年,中华映管实现税前利润分别为-114.81亿新台币、-110.75亿新台币和-39.53亿新台币。

 

股东减持背后

 

华映科技前身系闽东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1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于2009年经重大资产重组购买了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映管”)旗下四家液晶模组公司各75%的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华映百慕大系华映科技控股股东,持股63.63%。华映纳闽持有华映科技3.86%的股权。

 

中华映管直接持有华映百慕大100%股权,直接和间接持有华映纳闽100%股权,为华映百慕大和华映纳闽的实际控制人。

 

今年4月30日,华映科技以19.98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定增不超过8100万股,募资不超过16亿元。

 

10月31日晚间,华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14年10月30日收到大股东信息集团函告,信息集团在2014年9月3日至2014年10月30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出售“华映科技”股份780.0220万股,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1%。

 

信息集团的减持让人感觉到蹊跷,事实上,股东的减持预谋很早就出现端倪,4月30日定增计划推出当天,华映科技同时变更了控股股东承诺。

 

2009年,在华映科技资产重组之时,作为重组方的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承诺,在资产收购完成后,至次世代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并注入到上市公司前,二者不减持其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

 

而如今,该承诺变更为自议案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首个交易日起18个月内,二者不减持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

 

为了争取其他股东的同意,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还抛出了一份送股方案,华映科技将以资本公积金按现有股本7亿股为基数,向除控股股东外的其他股东每10股转增4.5股,控股股东将放弃此次转增股份,这相当于对其他股东每10股送3.037股。

 

对于变更的原因,华映百慕大、华映纳闽表示,随着全球高次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纷纷投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继续履行承诺不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利益。

 

公司的回应显然难以让人信服,其行为也遭到了投资者的质疑,认为很可能是公司大股东缺钱,而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未来减持套现的权利。

 

事实上,信息集团并不是第一次减持华映科技股份。2013年8月20日,彼时的第三、第四大股东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集团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华映科技3516万股,占华映科技股份总数的5.02%。

 

其中,信息集团减持股份占华映科技总股本的比例为4.02%,福日电子减持比例为1%。电子信息集团系福日电子实际控制人,两者为一致行动人关系。

 

定增项目存疑

 

信息集团的减持,对于华映科技的定增项目无疑是一大打击。第一、第二大股东改变“不减持承诺”、第三大股东减持表明,华映科技对于其定增的触控显示屏材料项目似乎并没有很多信心。

 

此次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华映科技的控股子公司科立视。科立视公司成立于2011年,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其中注册资本7500万美元。

 

科立视两大股东,华映科技以内部累积的自有资金投资6210万美元出资,持股82.80%;同属同一控制人的金丰亚太公司,认缴出资额为外汇1290万美元,持股17.20%。

 

资料显示,科立视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屏及触控组件材料器件的研发、设计、产销和售后服务,是国内首家生产铝系硅酸盐类盖板玻璃公司。

 

截至2013年底,华映科技累计投入到科立视公司的资金为10.7亿元,但直到目前,科立视项目尚处亏损状态,2013年度净利润为-5995.62万元,2014年1-9月净利润为-5675.03万元。

 

即使如此亏损,但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华映科技会继续烧钱“补血”,向科立视公司增资,实施“触控显示屏材料器件二期项目”建设。

 

该“触控显示屏二期项目”总投资约18.18亿元,项目通过建设3条触控显示屏盖板生产线,形成年产显示屏盖板8330万片的生产能力。

 

但华映科技作为一家以代工为主的企业转型到高技术的触控面板行业,其各项配套是否准备充分令人质疑。

 

华映科技目前的主营收入来自销售、加工和代工。2014年半年报显示,华映科技主营收入中,液晶模组销售额、加工费分别为31.22亿元和2.15亿元,分别占主营收入的91.78%和6.33%,利润仅分别为3.51亿元和1.03亿元。

 

诚如华映科技所描绘,触控行业前景广阔,但现实尴尬,近两年来“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驱动触控行业在新技术、新工艺、低成本上不断努力。“此次募集资金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从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投资回收期为4年多。到那时候,触控技术可能早已升级。”一位不愿具名的触控行业专家说道。

 

据发行预案,华映科技控股子公司华映光电等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营运资金需求高,因此,还要用约3亿元募集资金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华映科技最近才将华映光电拉到科立视项目中来。去年4月,华映科技欲与金丰亚太公司向科立视项目一期增资。

 

直到今年10月29日,华映科技称二者放弃增资,变更为控股子公司华映光电以自有资金,向科立视增资1.5亿元,增资后,华映光电将持有科立视24.06%股权。

 

在华映光电自身负债高企的情况下,华映科技还让其参股到科立视公司,以获得股权,而华映光电资金需求高,成为公司日后大张旗鼓要求定增“补血”的理由,华映科技这盘棋下得不可谓不高明。

 

债压力与日俱增务

 

华映科技的此次转型,其实是一场豪赌。

 

一方面,投入巨资,项目仍旧亏损,投资一时难以收回。另一方面,华映科技仍旧投入巨额定增资金。定增背后,华映科技面临着日益加剧的资金压力。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来,华映科技每年都要发行短期融资券以“补血”。2012年9月发行2.5亿元该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

 

2013年1月,华映科技发行2.5亿元的2013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两月后,3月28日,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券。
2014年10月16日,华映科技公告称,将发行5亿元短期融资券,期限365天,这已是华映科技今年内第三次发行短期融资券。前两次共发行5亿元。

 

然而,就在此前的9月17日,华映科技称,“考虑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及资金情况”,经审慎研究,公司于近期向证监会提交了撤回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

 

9月17日,证监会终止对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申请的审查,“公司后续将视公司资金需求及资金市场状况,适时提出公司债券发行申请。”

 

华映科技《2014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称,公司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是公司负债的主要构成部分。

 

2013年末期,华映科技总负债为60.18亿元。2014年第一、二和三季度,总负债分别为65.65亿元、59.01亿元和71.02亿元。

 

2011年至2014年3月末,华映科技短期借款分别为9.11亿元、13.96亿元、36.34亿元和48.79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分别为74.19%、55.06%、60.92%和74.32%。较大规模的短期债务,对公司偿债产生一定压力。除了饱受债务困扰,华映科技还面临着实际控制人中华映管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华映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中70%以上来自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华映管的代工收入,占比较高。

 

上述说明书还显示,2011-2013年,华映科技为中华映管的代工费收入分别为16.66亿元、12.99亿元和39.2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76.31%、71.25%和70.80%。

 

而2011-2013年,中华映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14.71亿新台币、488.91亿新台币和586.6亿新台币;同期中华映管实现税前利润为-114.81亿新台币、-110.75亿新台币和-39.53亿新台币,盈利能力波动幅度较大。

 

中华映管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华映科技对其业务依赖性较强。如果中华映管未来经营出现较大波动,或对华映科技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一次危险局面发生在2013年末。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华映科技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 5.49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3.46 亿元)。

 

其中账龄为逾期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 1.7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0.69 亿元),华映科技已对上述应收账款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人民币 1.67 亿元。

 

111

全部评论:0

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