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一路“黑血史”发展成饕餮巨兽 无限风光下的TCL华星危机暗藏

一路“黑血史”发展成饕餮巨兽 无限风光下的TCL华星危机暗藏

文涛 2020-11-05 0
浏览次数2706

2020年10月22日,全球显示生态大会在深圳举办。这是TCL华星云集全球半导体显示业内专家的行业大会,旨在展示创新成果,建立跨产业领域交流平台,建设新型显示产业链的生态联盟。会上,TCL华星公布了最新技术路线图,并重点发布了4款“全球首款”产品。

 

TCL科技

TCL华星光电效仿BOE(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也弄了一个全球显示生态大会,同时迎来了自身在显示界的高光时刻。

不知道TCL华星光电的东施效颦可否追上京东方?我们就扒一扒TCL华星发家的“黑血史”,看它如何从一个下游电视品牌终端厂商一路崛起为一头饕餮巨兽,和京东方争锋龙头宝座的。

一、明目张胆 TCL华星疯狂挖角台湾奇美友达面板人才实现超速成长

回首当年液晶面板高世代线建设高潮时,京东方北京5代、成都4.5代、合肥6代、北京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量产及投产不断,业界又有合肥8.5代要上马的消息,京东方逐渐推进到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时,全球各大液晶面板厂商夏普、友达、奇美(今群创)、三星、LGD等面板厂商顿时乱了阵脚,纷纷抢占大陆市场,但当时发改委的“五进二”审批权紧箍咒让各大面板厂商争得头破血流。

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看到了持有京东方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股份的北京地方政府收获了丰厚的益处后,深圳、合肥、南京、广州等各地政府犹如打了鸡血一样,争夺液晶面板高世代线能够落户管辖地。在深圳与合肥争夺京东方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失利后,深圳政府把目光盯上了一直在这一领域颇具野心的TCL集团。

TCL在深圳地方政府主导的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聚龙计划”以及与夏普商谈的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在这一形势下,TCL与深圳政府一拍即合,借贷银团200亿元,凑够245亿元资金开始上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笔者在一次曾经参与的媒体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曹镛表示:国内显示产业的发展,技术和人才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只要资金到位,多大的产业目标都可以实现。

作为院士级别的曹镛教授,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没有人质疑他的观点。但对于企业来讲,资金到位后,技术和人才成了实实在在无法迈过去的坎,此时的TCL就是这种情况。

当韩企三星、LGD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在广州、苏州落地时,友达、奇美、鸿海等一众台企囿于台湾当局的“N-1”政策以及大陆的“五进二”审批权,忙了一阵后的台企空手而归。

这时的TCL董事长李东生开始把目光盯上了台湾的液晶面板人才,这其中为TCL华星光电立下汗马功劳的当属时任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

 

陈立宜

 

陈立宜

陈立宜,素有“台湾电视面板第一战将”之称,2000年至2009年,历任台湾奇美电子高级工程师、电视面板事业处处长、电视面板事业总部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副总裁。

按台湾媒体所述,陈立宜2009年加盟华星光电后,以他在华星光电的秘书陈美珍与李欣薇名义,在台南市设立冠懿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涉嫌违规挖角友达、奇美、群创等台企员工,被挖角的台籍面板人才逾200人。此后,被台湾称为面板界第一“叛将”。

因涉嫌违规挖角,TCL集团旗下液晶面板大厂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在台湾遭调查。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调查局台北市调处”将陈立宜、陈美珍、李欣薇,以及华星光电派在台湾从事面试招募人才的台籍罗姓、张姓、陈姓等6人列为被告,以“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3年以下有期徒刑罪名为由,移送台南地检署侦办。这是海峡两岸第一宗针对陆方企业大规模挖角台企高科技人才的惩治案例。

友达前光电技术部研发副理许宗义,因涉嫌泄漏营业秘密遭新竹地方法院判刑。判决书指出,许宗义在 2008 年起担任友达光电OLED技术部研发副理,却在2011年5月期间涉嫌透过友达内部电子邮件,将公司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MOLED)制程、薄膜电晶体(TFT)结构研发成果传送至个人信箱,而2012年2月底,许宗义离开友达,前往中国深圳华星光电担任研发中心开发部科长,并于华星光电在职期间,将友达先进制程相关图档,寄给同从友达跳槽至华星的连水池等人取用而遭友达提告。

友达前研发副理谢忠憬同因泄密遭到判刑,谢忠憬在2011年2月从友达离职,跳槽华星光电,不仅将先前友达委托交大所做的研究计划泄漏给华星,还基于此计划成果研发,并在中国申请两项专利,遭台湾新竹地方法院判刑两个月。

同时间被告的,还有至华星担任AMOLED开发部部长的前友达OLED技术处经理王宜凡,友达指控两人侵害公司重要研发成果,导致公司损失上百亿元,然此案因证据不足在2015年4月30日的判决两人仍为无罪。

伴随着陈立宜在台湾疯狂的挖角人才,华星光电事业发展也水涨船高,已在电视面板领域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9%。李东生当时还提到:华星光电正在做下一轮的技改,积极研究建第二条面板生产线,目前这项工作进行了半年多。这条生产线就是TCL在深圳投资的T2项目,第二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大举挖角台湾200多人的团队,协助华星贵单位兴建与营运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立TCL“自己”的面板生产技术与产量。

随后华星光电规划兴建技术层次更高的6代低温多晶硅(LTPS)生产线,向统宝光电与友达等台企大举挖角工程师,最高开出多于台湾4.5至5倍的薪水,例如,工程师若在台湾一年年薪200万元,华星直接换算成人民币200万元,约新台币1000万元,等于是台湾4.5至5倍的年薪,至于主管的年薪更高达新台币1500万元。

除了挖角台湾面板人才,韩日的液晶面板高端人才也网罗了不少。

TCL的人才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支付人才成本,TCL集团启动定增募资计划,大规模的增持华星光电股权,以TCL集团的募资换取华星光电的股份,变相进行注资。

友达、群创、奇美等台湾面板企业除了控告台籍的个人外,对大陆的TCL华星没有一点儿威胁。因为根据专利属地管辖的原则,台企的液晶面板技术不受大陆政府保护的。作为横向对比,你见过TCL华星大规模挖角京东方的人才吗?

知识产权专利保护是有地域性的,大陆是不保护台湾的专利的。TCL之所以能够明目张胆的疯狂挖角台企面板人才,就钻了这个地域管辖权上的法律空子,利用别人的发展成果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

以利益为纽带的关系是比较脆弱的,毕竟自己身上长出的肉才是肌肉,挖过来的人才那是“赘肉”,看起来很强壮,其实那只是虚胖的表象。

二、借签“京东方”融资模式崛起 “洗白”后以专利名打压后来者

业界都知道,一旦走向液晶面板领域,这将是一条不归路。只有把自己变成大到无法破产的巨无霸,成为国内头部玩家才能生存,在这个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一不小心就成为高融资、高亏损、高补贴的“三高”企业,没有政府资本的背书,几乎很难生存。

TCL华星一次建成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后,开始尝到了“京东方”融资模式的甜头。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投资t2、t2、t3、t4、t6、t7项目,还收购了三星苏州的高世代线,2000多亿元资本,成为继京东方之后,中国大陆第二大面板厂商。先后拿到32吋、55吋电视面板全球第一;LTPS手机面板全球第二。

TCL科技1

TCL华星快速崛起的背后自然少不了深圳地方政府倾力支持。深圳是全球彩电、手机、电脑生产和出口的最大基地,创维、TCL、康佳等占了全国彩电产量的七成以上,对液晶平板需求日益高涨。目前,深圳已形成近千家企业从事平板显示及相关器件生产的产业链,形成了巨大的显示产业圈。

自深圳打算以千亿规模的投资资金打造和完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自“聚龙计划”流产、夏普7.5代线项目黄了之后,深圳市政府开始积极的扶持本土企业,而TCL一直是政府主导“聚龙计划”、7.5代线项目的积极参与者,自然成为深圳政府的座上客。围绕建设高世代线项目,计划将着重促进包括面板、模组、上游的玻璃基板等原材料项目。为支持这一产业快速发展,深圳市制定了专门的鼓励政策并设立了专项资金,将通过项目用地、研发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力推进深圳市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发展。

TCL审时度势,借助“京东方”的发展模式快速崛起

只是另TCL科技没有想到的,身边的一家名叫惠科电子的企业也在液晶面板领域突然崛起。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我们先了解下惠科。惠科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正式成立于2001年12月,是一家专业从事视讯类消费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其作为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的后来者,其发展模式与TCL科技的崛起之路相同,都是从终端品牌商向中上游产业链垂直整合。

惠科凭借强大的管理、技术、资源、成本等自身优势,依托液晶面板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其整合了面板、芯片等产品,四座高世代液晶面板厂拔地而起,短短几年就已成为国内大尺寸液晶面板四大巨头之一。

惠科的迅猛发展让TCL科技越来越感到不安,前有京东方后有惠科,市场老二的地位不好坐。而TV面板价格波动走进谷底,市场竞争力陡然加大成为TCL科技战略转变的重要因素。

TV面板价格自2017年6月见顶后,由于新增产能的持续增长,行业陷入供过于求,面板价格开启了漫长的下跌过程。2018Q3厂商开始调整产能结构,由于产能供需没有得到本质性改善,叠加面板价格2018Q4备货需求走弱,面板价格再次进入下跌通道,2018Q4面板价格再次走低,一路走低到2019Q1。

多重因素的叠加让TCL科技开始了行动:前追京东方,后打压后来者。2019年底,TCL科技最终对后来者举起了专利知识产权的“大棒”,进行阻击。

2019年11月14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惠科)下达禁令,要求惠科停止侵犯TCL华星专利权的行为,立即停止制造侵犯涉案专利权的惠科32英寸液晶面板。2020年4月26日,TCL华星正式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惠科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了三件发明专利权。6个月后,诉中禁令也被TCL科技运用。

大量启用台湾的液晶面板人才,所带来的相关的技术喂饱了TCL华星,“洗白”后的TCL华星坐二望一,野心勃勃。诉讼“大棒”之下,不仅仅是市场争夺,背后更是实力、野心及欲望。

 

中国大陆的面板京东方、TCL华星及其追赶随们,正在经历一场不见血的厮杀。

专利战下,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模式已从传统的渠道战、价格战、服务战转向以专利战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竞争。面板领域的巨头们通过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在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出发点下,借此争取更大的市场优势,与其他面板巨头的博弈和谈判中增添有力筹码。

人心不古,当TCL科技以金钱的力量大肆挖掘台湾面板企业的人才,因地域和政治原因,免于受到专利战的阻击,何其幸哉!当惠科效法前者时,作为同属深圳地区的两家重量级面板厂商,一场专利战在所难免,对后来者惠科来讲,何其悲哉。

技术专利是每一个企业绕不过去的坎,唯有研发创新,授权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或者多赢。行业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生态。常言:独木不成林,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让终端消费者则得到更多实惠。

当今,人才的流动和聚集,是时代发展趋势和行业兴衰的标志,液晶显示技术发展了半个世纪所积累的底蕴都要通过人才流动进行传播,才可以让国内整个显示行业振兴。专利战是显示行业发展的两面,每一面在不同的时期显露出不同的作用。

三、争锋京东方,并购苏州三星高世代线窥伺龙头宝座

2020年8月28日,TCL科技公告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拟与三星显示株式会社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协议》,TCL科技拟与三星显示签署《股东间协议》。协议签订后,TCL科技将以约10.80亿美元(约合76.22亿人民币)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TCL2

 

TCL科技终于按耐不住,成为国内第一个出现的液晶面板“整合者”,并购苏州三星高世代线后,就可以缩小与京东方的差距,赶上并超过京东方,窥伺龙头宝座才能有一线生机。

巧合是就在TCL科技披露收购三星苏州8.5代线的当天,此前曾经多次传出交易绯闻的日本JDI,确认将自己部分产线出售给夏普,夏普背后是郭台铭掌控的鸿海系。一天之内,同时披露两大交易,新一轮的LCD产业结构性重组来得异常迅速、猛烈。

郭台铭掌控的鸿海系是液晶面板领域另一个庞然大物的存在,但在大陆市场与本土的面板企业相比,他们顶多是最后的荣光,手握巨大市场和制造基础的大陆面板企业才是最后的赢家。所以TCL科技眼里只有京东方,这个横在它眼前的唯一最大的敌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LCD面板企业的全球市场市占率为38%,全球第一;而韩国面板企业市占率降为33%,退居第二位。中国在全球LCD产业的霸主地位就此确定,京东方、TCL科技作为大陆的面板双雄,争得是头部玩家地位,第一“吃肉”,第二就只能“喝汤”,这是市场残酷的现实。

 

苏州三星

TCL科技并购三星苏州8.5代生产线考量非常现实。三星苏州8.5代线设计产能为110K/月,实际达到120K/月。据机构预计,2019年三星苏州厂约占三星液晶面板产能的27%,占全球大尺寸面板产能的2.8%。TCL科技将三星苏州厂收入囊中之后,就拥有了3条8.5代LCD产线,月产能增加三分之一,叠加两条11代产线产能,TCL华星大尺寸LCD面板月总产能超过了50万片。

TCL科技收购三星苏州产线落定,LCD面板行业头部集中趋势显著。京东方和TCL科技组成的新行业双寡头格局初现。根据预测,2021年TCL华星和京东方产能占比达40%。考虑行业出清以及潜在的并购重组机会,中国双雄有望超过50%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掌握千亿美元面板市场的定价权。

目前,TCL华星已建和在建的生产线共有6条,合计投资金额2000多亿元,形成了在全球液晶面板领域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李东生董事长和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分别在今年4月和7月,公开宣布了武汉第二条柔性OLED和广州黄埔印刷及可卷绕显示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的规划。

只有“并驾”才有“齐驱”的希望。李东生和他的TCL科技及华星光电,争锋京东方,窥伺国内龙头宝座的野心与欲望可见一斑。

不过让TCL科技失望的是,随着京东方并购南京中电熊猫后,与京东的缩小的差距再次被拉大,无论是产能和体量上,又一次把TCL远远抛开。

可见,TCL科技要再次赶上和超越京东方的野心,需要更多时日才能成为现实。

四、TCL科技资本的乾坤大挪移 迅速吹大TCL华星体量暗藏危机

在液晶面板领域,能够领舞的都是大象般体量的企业,唯有规模才能生存,唯有规模才能杀出一条血路。

TCL科技也深谙此道。2018年12月7日, TCL集团宣布拟合计以47.6亿元向TCL实业控股(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控股”)出售家电、通讯、消费电子等智能终端业务及相关配套业务, 根据2017年末的数据显示,本次出售标的总资产为635亿元,占上市公司总资产的39.61%;2017年标的资产共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对当年TCL集团营业总收入贡献比高达72.39%,重组后的上市公司将重点聚焦在华星光电的显示面板业务上。

 

TCL3

 

2020年以来,TCL科技发起多起并购投资项目。6月,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共同投资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研发资本金为3亿元。6月19日晚间,TCL科技公告称,拟以300亿日元(约合20亿人民币)对JOLED进行投资,同时,双方将在IJP-OLED(喷墨印刷OLED)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加速推动印刷OLED实现工业化量产。

7月15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以转让底价109.74亿元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当时,TCL科技认为,中环集团主要从事半导体及新能源材料的自主创新发展,符合TCL科技战略方向和产业发展理念,属于公司战略推进的可选范围和标的。财报显示,目前已进入股权转让变更流程,将于2020年第四季度并表。

8月28日,TCL科技公告称,公司将以约10.80亿美元(约76.22亿人民币)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L”)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SM”)100%的股权。三星显示将以SSL60%股权的对价款7.39亿美元(约52.13亿元人民币)对TCL华星进行增资,增资后三星显示占TCL华星12.33%股权。

TCL科技再次依靠资本的魔力,迅速吹大TCL华星体量,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但TCL科技的资本乾坤大挪移,也让其暗藏危机。

1、净利润暴跌,游走在资本运作的灰色边缘

据悉,TCL集团重组完成后更名为TCL科技,其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49.33亿元,同比下滑33.90%;归母净利润26.18亿元,同比下滑24.50%;扣除非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从15.87亿暴跌至2.35亿,从业绩上看,重组后的TCL集团并没有给公众带来惊喜。

在接下来的2020年上半年,TCL科技净利润为12.08亿,继续同比下滑42.26%,更让人唏嘘的是,其扣非净利润只有1.82亿,同比下滑27.39%,净资产收益率仅为4.11%,比定期存款的收益高不了多少。而剥离的在2017年亏损17.57亿元的612亿营收资产,却在重组公告披露23天后结束的2018年度,神奇般的扭亏为盈——净利润近3亿元。

2020年9月2日,一则李东生董事长误操作自家股票的公告,将TCL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禁让人回想起,这些年来一直以实业示人的企业家李东生其实痴迷于资本运作,重组并购、低价增发,不一而举。

9月1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今日收到了公司大股东李东生先生《关于误操作TCL科技股票的致歉声明》:9月1日下午13点03分,李东生委托的交易服务人员因证券代码输入错误导致误操作,卖出公司500万股,并于同日下午14:48 买回上述500万股,李东生向公司和广大投资者致以诚挚歉意。

这真的是误操作吗?也只是李东生本人心知肚明。

2、TCL科技并购苏州三星高世代线,危机暗藏

苏州三星高世代线目前产能140K,设计产能120K,有过两次扩产,一次是从120K扩产至140K,一次是因套切导致产出产能下降、维持原有产能而扩产;目前满载运营,1-4月营收23.7亿,净利润0.58亿。目前生产55吋、65吋、75吋TV面板,与TCL华星的G8.5产线产能重叠,未来三星无法接手现有产能,对TCL科技来说,巨量的过剩产能如何分配和寻找出海口将是一大考验。

对于TCL华星而言,其55吋、65吋、75吋TV面板供应量自然随之上升,但对目前供应格局并未产生实际影响,只是供应商从三星显示变成了TCL华星。但未来TCL华星将不得不从整体供应角度考量产能产出,折旧已经完成产线是否产能满载将不再是重点,会着力寻找非TV产品产能出口。原因在于TCL华星65吋、75吋TV面板出货量占比将超60%,且随着武汉京东方产能释放,将给TCL华星巨大的压力。京东方收购南京中电熊猫后,补齐了
IGZO背板技术【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铟镓锌氧化物】。中电熊猫这一核心技术被京东方掌握后,液晶面板价格下跌驱使下,技术竞争必将取代价格竞争。IGZO面板技术是大尺寸OLED必备的技术,将是悬在TCL科技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3、TCL科技垂直整合发展模式,既是优势也是短板

TCL作为较为知名的电视品牌,是TCL科技发展之本,从终端延续中上游的发展之基。这既是TCL科技的优势,同时发展起来的液晶面板产业,对其本身也是短板。

因为TCL电视品牌与国内外的终端品牌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关系。没有液晶面板产能的众多品牌厂商自然把目光投向京东方,而非TCL华星。因为谁都知道,不能投身喂虎,壮大自己的竞争对手的道理。

TCL科技只能依靠自己渠道优势,为TCL华星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未来TCL华星的发展一定受到巨大的限制。

总之,目前风头正盛的TCL科技,一路“黑血史”发展成饕餮巨兽,无限风光下也星危机暗藏。

 

更多精彩资讯,就在夸克显示网(公众号:Quark-display)

 

全部评论:0

需要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